又名《玄微子》,一卷。旧本题鬼谷子(生卒年不详)撰。鬼谷子姓名、里居不详,战国时隐颍川阳城之鬼谷,故以为号。《史记·苏秦传》云:“苏秦东师事于齐,而习之于鬼谷先生。”刘向、班固整理古籍,并未著录《鬼谷子》一书,可见该书在汉以前就已佚失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在纵横家类有《鬼谷子》三卷,宋王应麟《玉海》沿袭其说:“周时高士,无乡里族姓名字,以其所隐,自号鬼谷先生,苏秦、张仪事之,授以捭阖至符言等十有二篇,及转丸本经、持枢中枢等篇。”近年来,随着《战国纵横家书》的发现,苏秦、张仪非同一时期人已经确定,《鬼谷子》一书系伪书昭然若揭。清人在修《四库全书》时,亦认为《隋志》有苏秦三十一篇,张仪十篇,“必东汉人本二书之言,荟粹为此,托于鬼谷,若子虚亡是之属。”《鬼谷子》虽系伪书,由于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此书,则其成书年代当在东汉以后,隋朝以前。关于《鬼谷子》一书的思想内容,十分落后,有人认为“其术不足道”,但其文奇变诡伟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。现存鬼谷子的主要版本有:子汇本,十二子本,绵眇阁本,明崇德书院本,钱遵王手抄本,守山阁本,卢抱经以述古旧钞补道藏本,乾隆五十四年江都秦氏刊本,三卷。嘉庆十年江都秦氏重刊本,三卷,陶弘景注。明临安高氏刻高金体评本,子书百种本,鲍以文校本,湖北先正遗书本,《四部丛刊》本,《古书丛刊》本、以及《四库全书》本等。
章节列表
原序(佚名)
卷上
卷中
卷下
原序(佚名)按鬼谷子,无姓名里俗,战国时隐居颍川阳城之鬼谷,因以自号。长于养性治身,苏秦张仪师之,受捭阖之术十三章,晚乃益出七术,险盭峭薄,言益奇而道益陿,使人狂徂失守而易于陷坠。柳子厚尝辨之,刘向、班固录书无鬼谷子,隋志始列之纵横家。唐志以为苏秦之书,大抵皆捭、阖、钩、钓、钳、揣、摩之术,观秦仪二子之言略尽矣。昔仓颉作文字,鬼为之哭,不知鬼谷作是书,鬼何哭邪?今考其言,有曰:人动我静,人言我听;知性则寡累,知命则不忧。至盛神养志诸论,所谓中稽道德之祖,散入神明之赜者,殆亦几乎。
译文
鬼谷子,没有留下姓名和其他个人资料,战国时期隐居于颍川阳城附近的鬼谷,因此以鬼谷作为自己的名号。擅长于修养性情,治理学问,苏秦及张仪都拜他为老师,学习捭阖之术一共十三章,到晚年再写出七章之术,内容凶险、乖戾、晦涩、凉薄,言语越来越出人意料而且道德观越来越狭窄,能令人狂妄失去控制而且容易陷于下作。柳子厚(即唐代柳宗元)曾尝试辨别《鬼谷子》的真假,刘向、班固编录古籍时没有把《鬼谷子》收录,到《隋书·经籍志》时才开始收列为纵横家。唐志以为它是苏秦所作的书,大概都是捭、阖、钩、钓、钳、揣、摩的方法及手段,观看苏秦和张仪两人的言论便差不多可以看到其全部内容了。从前仓颉创作文字,鬼神哭泣,不知道鬼谷子写出《鬼谷子》,鬼神又会如何去哭泣呢?现在考究它的言论,有这样的说法:别人动我则静,别人说话我则听;知道事物的性质则少劳累,知道天命则不会忧虑。至于盛神养志的各种理论,诸如中心思想是考核道德的根源,再渗入神明的奥妙等,差不多就是这样了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嘉喜网-嘉喜网官网-免息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论坛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